医院新闻
我院顺利承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学术会议暨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术会议
发布时间:2025-09-16
为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发扬民族医药老年病学术特色,大力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三届二次会议、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八届二次会议、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老年疾病诊疗高级研修班》、吉林省中医老年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25年会议、项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思想交流会、孙莉吉林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学术思想交流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吉林省中医老年病专科联盟推广会、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第六届长白山老年病论坛于9月12—13日在长春举行。
大会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共同承办。会议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老年病多学科工作平台”为主题,共邀请国内2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来自国内300余位老年病相关专业人员共襄此次盛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晓峰,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会长、我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涛,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静静,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副书记蔡萧君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我院老年病科、康复科主任孙莉主持。
荆涛在回顾过去一年学会取得成绩的同时,提出学会将围绕多学科协同与民族循证转化、老年共病临床管理等议题,持续整合资源,为老年病医学同道提供学术支撑与合作空间。
刘晓峰提出三点建议:“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西、民族医老年医学科交融发展;坚持民主办会,用好分会学术平台;依托全国性学术平台,明确学科方向、聚焦关键问题、发挥团队作用”。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教授孙晓波以《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研发》为题,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应用蛋白质组学、多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教授蔡萧君以《老年代谢病共病情绪障碍的研究进展和诊疗要点》为题,强调了老年代谢病共病情绪障碍的老年患者要合理选择用药,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葛金文以《理论创新,循证驱动—脑小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与探索》为题,详细讲解了脑小血管病防治的系列方药效应机制研究以及脑小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王昌俊以《老年病科常用经方运用体会》为题,以临床案例详细解析经方在老年病中的灵活化裁与实效应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伍文彬以《老年衰弱状态的评估与管理》为题作为学术报告,提出综合评估与多维度干预策略,凸显中医药在延缓衰老中的优势。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邵静以《中医药在老年共病管理中的“整体调和策略”与“多学科协同价值”》为题,倡导老年共病管理中“整体调和”理念,推动多学科协作在共病管理中的实践。
孙莉以《基于形神同调的中西医结合眩晕共病诊治思路》为题作学术报告,结合最新共识,提出形神同治、中西并重的眩晕共病诊疗新模式。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卢笑晖以《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思路与体会》为题,从科室定位、人才培养、科研临床协同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云南省中医院教授杜义斌以《从现代医学“共病”概念探讨厥阴病“一病多证”及临床实践》为题,融汇现代共病理念与中医厥阴病理论,拓展临床辨治思路。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王越晖以《老年人多病共管要点解读》为题作学术报告,强调共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尽早识别老年共病患者的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教授李季珍以《蒙医药学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为题作学术报告,展示蒙医药在老年神经疾病康复中的独特疗效。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教授李润涛以《哈萨克医学特色疗法在老年疼痛管理中的实践》为题作学术报告,为老年疼痛提供民族医药解决方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滕博教授以《OSAS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和治疗》为题,从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的角度探讨老年OSAS与认知障碍之间的联系,为提高老年OSAS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杨莺团队以《消瘦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025)》为题,系统介绍老年消瘦的评估与综合管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梁雪松以《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治疗抑郁障碍的传承创新与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展示疏肝调神针在老年情志病中的特色优势与科研成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徐长妍分享《再谈病例质量提升与DRG付费方案》,结合DRG支付改革背景,深入剖析病历书写质量在医保付费、医疗评价中的核心作用,提出病历内涵质控与流程优化策略,推动临床诊疗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
孙莉以《中西医结合眩晕病诊疗中心框架搭建》为题作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眩晕病诊疗中心的建设标准、多学科协作模式和质量控制指标,分享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在眩晕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探索中的实践经验。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于红以《医生与AI:从零开始解锁临床医生的智能工具》为题作学术报告,以生动案例演示AI工具在辅助诊断、病历分析、科研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帮助临床医生高效率融入智能医疗时代。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贾秋颖以《<金匮>百合方在老年病中的应用》为题作学术报告,从《金匮要略》出发,结合老年阴虚燥热、心肺不宁等病机,详解百合类方的辨证要点与临床拓展应用,展现经方在老年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长春市中医院教授彭敬师以《中医思维在老年共病管理中的应用》为题作学术报告,强调中医药治疗老年共病需以“病证结合”为核心,整合多学科管理,注重安全评估,通过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和“治未病”的理念,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药物的反应。
我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韩琦以《项颗教授学术思想及调补心肾方的开发策略》为题作学术报告,系统梳理全国名中医项颗教授“心肾同治、调补兼施”的学术思想,介绍其经验方“调补心肾方”的研发背景、组方原理及转化医学路径。
本次学术年会涵盖了老年共病管理、民族医药特色疗法、中医经方应用、现代技术融合等热点议题,搭建了一个多学科交融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不仅为现有的老年病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激发了与会者之间的思维碰撞,进一步推动了老年医学领域的规范化、精准化发展,更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