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儿科主任医师王增玲 | 中医保健助力儿童健康 传统智慧守护孩子成长


发布时间:2025-04-08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保健的“天然性”与“预防性”。中医保健凭借其“治未病”理念和温和调理的优势,成为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选择。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在《传统医学战略》中强调,中医药在儿童保健领域具有独特价值。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儿童中医保健进行详细探讨:

中医视角下的儿童健康密码 

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但“脏腑娇嫩”,尤其肺、脾、肾三脏易受外邪影响,具体表现为:肺卫不固,易感冒、咳嗽、鼻炎反复;脾常不足,挑食、积食、便秘或腹泻频发;肾气未充,生长发育迟缓、遗尿、注意力不集中。 中医保健核心目标:通过调理气血阴阳平衡,增强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建立抵御疾病的“防护盾”,助力儿童健康。

中医保健的五大法宝

1.食疗养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具有滋养身体、调理体质的作用。儿童中医保健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调整体质。健脾消积粥:山药15g、茯苓10g、炒麦芽6g,与粳米同煮,适合积食腹胀儿童。润肺止咳饮:雪梨1个(去核)、百合10g、川贝母3g(打粉),隔水炖服,缓解秋燥干咳。增高助长汤:牡蛎肉50g、核桃仁10g、黑豆20g,煲汤饮用,补充钙质与肾气。

2.小儿推拿。中医推拿按摩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疲劳、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可选用适宜的推拿按摩手法。增强免疫力。每天捏脊3-5遍(从尾椎至颈椎提拉皮肤),刺激督脉阳气。缓解感冒。推“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100次,配合揉迎香穴(鼻翼两侧)。改善睡眠。顺时针揉小天心(手掌根部大小鱼际交界处)2分钟。注意事项:推拿前用婴儿润肤油润滑皮肤,饭后1小时进行,发热或皮肤破损时暂停。

3.草本外用。草药外用作用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草药通过煎煮、捣碎、研磨等多种方式制成膏药、药酒、药浴等外用制剂,作用于人体皮肤、经络、穴位等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缓解症状的目的。防感香囊:艾叶、苍术、薄荷等打粉装袋,悬挂于书包或床头,芳香化浊。中药泡脚:紫苏叶20g、生姜3片煮水泡脚,驱寒防感冒(水温≤40℃,时长10分钟)。穴位贴敷:夏季三伏天贴“健脾贴”(丁香、吴茱萸等),冬季三九天贴“温阳贴”,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拔罐刮痧。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拔罐或刮痧,以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消除病邪的目的。可以增强儿童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缓解疼痛,可以缓解儿童因感冒、头痛、腹痛等引起的疼痛;有助于调节儿童的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厌食等问题;可以缓解儿童失眠、多梦等问题,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增强儿童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5.运动养生。传统功法激活阳气,五禽戏和八段锦作为一种动静结合的养生功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肢体,可促进儿童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如五禽戏·鸟戏,模仿飞鸟展翅,舒展肺经,改善呼吸道功能;如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促进气血运行,助力身高发育;如每日晨起拍打胆经(大腿外侧),提升阳气,改善食欲。

让传统智慧点亮健康童年 

中医保健不是简单的“吃药治病”,而是通过饮食、运动、推拿等生活化干预,帮助儿童构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健康基础。唯有科学认知、合理应用,才能让千年中医智慧真正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